近期咨詢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越來越多,有些企業是為了做綠色工廠,有些企業是為了符合招標要求,還有一些企業就是為了自我的提升。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能源管理體系認證。
一、能源管理體系的認證背景
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中國資源不足,能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現階段還是粗放型經濟,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高,造成能源嚴重浪費現象十分嚴重,能源的緊缺形勢又給我國的資源不足和環境治理造成巨大壓力。
節能工作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由于缺乏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科學的能源管理理念、機制和方法,就會造成能源管理脫節。使能源使用無依據、分配無定額、考核無計量、管理無計劃、損失無監督、節能無措施、浪費無人管等現象。
一些思想前瞻的組織建立了能源管理隊伍,在能源管理中,逐漸認識到開發和應用節能技術和裝備僅僅是節能工作的一個方面, 單純的依靠節能技術并不能最終解決能源供需矛盾等問題。應用系統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行為節能,進行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成為能源管理的關鍵。有計劃地將節能措施和節能技術應用于實踐,使得組織能夠持續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這不僅促進了系統管理能源理念的誕生,也推動了許多國家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的開發與應用。
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的意義
1、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為國家節能減排做出貢獻;
2、有助于企業能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在能源資源價格不斷上漲時保持競爭力;
3、有利于滿足市場、用戶和各相關方的要求,有利于減少信貸和保險機構的風險,有利于吸引投資,有利于產品銷售和市場開拓;
4、有利于完成國家對企業下達的節能指標;
5、有利于獲得國家各類獎勵及財稅政策支持,如國家對節約每噸標準煤給予組織200-250元的政策補貼,條件是組織必須擁有完善的能源管理體系制度;
6、有利于企業為今后開展的,以此標準為基礎的國家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做準備,同時培養企業能源管理方面的人才,為組織能源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三、能源管理體系認證流程
1、領導決策與準備
依據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各省地方有關部門的工作實施方案下放,各地耗能企業領導層相繼開始決策安排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并安排具體體系管理部門負責人尋求能源體系咨詢機構進行咨詢工作。
2、范圍界定
企業能源管理體系涵蓋范圍包括生產過程、服務、以及產品等與能源相關因素。企業應識別確定的企業邊界覆蓋下的導致能源消耗的所有活動和運行。
3、初始能源評價
初始能源評審包括兩部分內容:
能源管理調查;
能源技術調查。
初始能源評審是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立的基礎,咨詢老師需要現場對企業的生產過程以及以往的耗能情況歷史數據進行觀察與分析。并以此作為能源方針、制定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確定優先事項、編制體系文件的依據。
同時處理體系宣貫、能源內審員培訓等工作,能源能否在體系中正常良好的運行,主要是依靠內審員的工作質量和效力,因此針對企業實際情況做能源內審員培訓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
4、體系策劃
體系策劃包括能源管理標準的如下要素:能源方針;能源因素;法律法規、標準及其他要求;基準與標桿目標和指標;能源管理方案。
做好一個完善有效的,可操作性強的能源管理體系,體系的策劃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企業是否能在體系運行實施過程中受益,都要看體系策劃的質量。
5、能源管理體系文件的編制
咨詢老師在做完企業現場調研后,根據體系標準的要求和耗能企業實際情況,編制適合企業長期運行實施的能源管理體系文件。
這是企業通過技術管理手段達到節能減排既定目標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根據耗能企業的實際情況的不同和實施過程不同等因素,體系文件并非一成不變,在體系實施過程中進行不斷完善與修訂。體系文件最終需要通過企業最高領導者的批準后方可正式運行。
6、體系運行
體系運行需要長期的過程,并需要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加強力度,發現問題,及時進行修訂,并保持體系有效運行。
7、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
企業按照建立好的能源管理體系文件要求運行2-3個月后,由咨詢老師到現場來給企業做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工作。
管理評審應包括如下方面:
①能源方針的適宜性;
②目標指標的完成情況;
③能源消耗情況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情況;
④內審結果;
⑤針對客觀情況的變化,需要改進的方面,如能源基準和標桿是否要調整;
⑥職責劃分的合理性和資源配置的充分性;
⑦體系新的發展動向。
評審結論應形成文件,實施必要的溝通和后續改進活動。